「伊斯蘭黨比巫統可信,因為他們敬畏上蒼。」
「國陣由巫統主導,巫統受一小撮人和朋黨控制。」
「大馬要有自由和公平的選舉,必須先有媒體自由、中立的公務員,以及杜絕金錢政治。」
以上的談話,出自旅遊部前部長、巫統前最高理事丹斯里阿都卡迪。這位像香港特首曾蔭權那樣愛打Bow tie的資深政客,幾天前在亞洲策略及研究中心(ASLI)的論壇上站出來「論政」!而且,毫不客氣的把國陣批得一文不值。若偶一不慎看走了眼,還以為伊斯蘭黨的拿督聶阿茲長老在台上發言。
大選將至,群雄並起,眾聲喧嘩。雌伏多時,現任非政府組織「獨立信賴之聲」(AMANAH)署理主席的阿都卡迪出來「論政」,不僅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而且,他還是一塊試金石。若阿都卡迪言論引起關注,憑他登高一呼,即有萬山響應,與他有志一同的老戰友,就等待出山「報國」,掃蕩人間一切害蟲。屆時,黨國元老東姑拉沙里就不必在寫《那些逝去的時光》(Those Were the Days)的感性文章了。他會吹起集結號,揚起東姑阿都拉曼的旗幟,要求「還政予民,再造新天」。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阿都卡迪說的鏗鏘有力,但就是欠人們一個交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丹斯里阿都卡迪「居廟堂之高」的時候,是否「憂其民」,為百姓(現代民主政治則叫「選民老闆」)請命?還是待到「處江湖之遠」的時候,才來「憂其君」?(事業前程/國家命運」)
但凡被擠出權力中心的政客,都有幾分「想當年老子如何如何」的落寞。除非他一心告老還鄉,退隱江湖,否則,豈忍見「豎子成名」,「群醜據位」?馬哈迪醫生的回憶錄叫《醫生當家》(A Doctor in the House:The Memoirs of Tun Dr Mahathir Mohamad),不就把繼任者批得體無完膚?為接班人指點江山,肯定是他的人生目標。海峽對岸的李光耀老先生,也有同樣的愛好。
阿都卡迪感念開國先賢,包括國父東姑阿都拉曼、馬華創黨人敦陳禎祿和國大黨的敦善班丹,心繫百姓,順著「今不如昔」的主調接下去,就狠批當今的國陣和巫統朋黨成群,以權謀私,以錢買票!這和半年前東姑拉沙里寫《那些逝去的時光》如出一轍。阿都卡迪的舊調雖然有道理,但全無新意。除非你昨天才出來政壇混,才會被它唬住。說到底,也不過是「預告」AMANAH不日將出山救國,掃蕩奸邪,中興「漢室」。追逐權力,始終還是政客的硬道理。
從改變大馬政治生態的角度來說,阿都卡迪這批「獨立信賴之聲」的前國陣領袖想扮演「第三勢力」,未嚐不是好事。群雄並起也好,群魔亂舞也罷,馬來西亞的命運總不能由民聯和國陣說了算。大馬人如果還想當家做主,就別想都不想,就狠狠把所有的籌碼都押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有陰謀論者先把「獨立信賴之聲」列為國陣的「第五縱隊」(Quinta columna,用流行一點的說法,叫「無間道」),提醒選民慎防兵變,這當然言之過早。在國陣與民聯勢力不相伯仲的時候,「獨立信賴之聲」能否「獨立」,能否「信賴」,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但黨國元老,資深政客都在狠批執政黨的時候,也就預見了這批不甘含飴弄孫,想要再戰政壇的老人伺機而動,為自己尋找「藍海」。他們的手段如何,龍年即有分曉。「只要不離開賭桌,就還有翻盤的機會」;賭徒和政客,向來都相信自己就是「笑到最後」的那個大贏家,只待飛龍在天。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黃金城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