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評選讀:馬來人中庸不忘謹慎
今天我們談談中庸,包括本地與環球的中庸。在大馬,我們其實一路來都很中庸;也因為馬來人的中庸,大家才能互相容忍、妥協。這馬來人的容忍、妥協態度,更讓馬來亞自古以來就成了東西方商人與移民彙集之處。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前來謀生或經商。但在賣國賊讓歐洲殖民主義者長驅直入後,馬六甲、馬來半島甚至整個馬來群島就進入了殖民地時代。
中庸、開明、容忍的馬來人,並不覺得需要有先進的武器及龐大的軍力防身;就算有,也是為了對付海盜。殖民地生活雖然痛苦,但馬來人的中庸、容忍並不曾褪色。連英國人都把彬彬有禮的馬來人稱為「Malay gentlemen」。
可是,別有居心人士卻利用馬來人的彬彬有禮,開始打擊馬來君主、大臣及百姓。馬來西亞今天擁有多元的族群、宗教、語言群體,以及不同的經濟階級,就是西方殖民者、當初的商人,以及移民群體利用馬來人世世代代的中庸、容忍態度的結果。
的確,伊斯蘭教教導我們要中庸,先知穆罕默德更是中庸領袖的典範。可是週二我國舉辦「世界中庸運動」(GMM)大會時,發言的穆斯林領袖卻沒人提到先知穆罕默德。可能他們不曉得,或在全世界把穆斯林視為極端份子與恐怖份子時,不想把伊斯蘭教與中庸扯上關係。列南非的曼德拉或印度的甘地為中庸領袖的典範並沒錯,但我們也不必忽略伊斯蘭領袖。
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說西方的態度與行動,及發了一小撮穆斯林的極端恐怖行徑,讓人聽了舒服一點。冷戰結束後,美國將伊斯蘭教塑造為新的敵人。通過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壓迫,以及各種宣傳,歐美一再激發穆斯林的憤怒。等他們一反應,美國又指他們是極端份子與或恐怖份子。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前副總統切尼、前國務卿萊斯、前國防部長朗斯菲爾德、前副國務卿沃弗維茨等「新保守派」人士,故意在美國人民心中栽培對穆斯林的憎恨。不過,我國依然有人崇拜美國的理念,並把沃弗維茨當成理念大師。
當然,我希望馬來穆斯林能繼續維持中庸、容忍的作風。可是,請恕我說一句,我們的中庸、妥協並不受人珍惜。甚至有人利用我們的這種態度,鞏固本身的地位,把馬來人擠下去。
馬來人在心地善良的同時也要謹慎,不然有人將得寸進尺。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是Kunta Kinte。
《每日新聞》評論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