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國各角落人民不分族群、年齡、貧富或意識形態,一起歡慶馬來西亞日,沒有人需要覺得被邊緣化。歷史學家丹斯里邱家金教授表示,理解國家歷史,是塑造民族國家的基礎。有些「歷史盲」插手質疑歷史,讓民眾感到混淆。他說:「他們不瞭解歷史,總是道聽途說,不嘗試理解憲法與法律,最終錯誤詮釋歷史。」
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北婆羅洲、砂拉越與新加坡共同組成了馬來西亞。不過,印尼認為馬來西亞是「新殖民主義」工程,因此喊出了「粉碎馬來西亞」的口號,更展開軍事對抗,到1966年才停止。菲律賓則認為,英國人曾與蘇祿王朝簽署協議,承認沙巴東岸為蘇祿領土。既然蘇祿已歸菲律賓,沙巴主權也應屬菲律賓。
本來各邦領袖決定在1963年6月1日宣佈成立馬來西亞聯邦,但因為調查婆羅洲兩邦人民意願的科博德委員會民調結果未出爐,只好決定展延至同年8月31日。後來結果顯示,兩邦人民1/3支持,1/3反對,1/3有條件支持加盟馬來西亞。1963年7月9日,各方在倫敦簽署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協議。本來有意加盟大馬的汶萊,則因為1962年的大型群眾起義,而打消這個念頭。
不過,由於印尼與菲律賓的反抗,馬來西亞成立日再度展延至9月16日。當天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在元首、馬來統治者、檳城、馬六甲、沙巴、砂拉越總督以及3萬名各族民眾見證下,宣佈馬來西亞聯邦成立。48年來,國家的各種建設不但耗時,也經過了多種的考驗、挑戰與困難。如果有人因為私利摧毀先賢辛苦建國的成果,最終國家將不復存在。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Fauziah Arof是《馬來西亞前鋒報》助理新聞編輯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