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19-09-11 但願人間有情

“沒錢生活淒涼。63萬父母老來子不養”(星洲日報2011年9月3日國內版),看了這樣的新聞標題,讀者們是否會有不舒服感覺?

毫無疑問,今日人口老化,老人問題日益嚴重,確是社會人士無可避免和迫切關注的課題。

聯合國每年10月1日指定為“老人日”,目的乃提醒社會要關心老人,讓老人在晚年時光,仍感到人間有情。

環顧今日人人在享受高度的物質生活,然而在人際方面,卻日益疏離,今日家庭能夠老少一起居住的已不多見,取而代之便是小家庭的模式,以前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已經變成“家若有老,嫌佢老土”(粵語)。筆者每次到老人院探望教友時,總不難發現很多老人心酸的故事,很多老人被兒女們棄置在老人院,他們以為是已經盡了孝道,只按時交院費而已。可是誰憐天下老人晚年的心事,也許他們更需要的不是物質的溫飽,乃是仍能目睹親人的音容,那份相對噓寒問暖的親情是何等的寶貴和珍惜。正如佳寧之家負責人葉麗娟坦言,“兒女來老人院探望,很多時候只是為了交待而非真誠探望。”宏願理財機構稅務與財務諮詢總監蔡兆源也指出,“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不介意粗茶淡飯,他們更需要的是親情的陪伴。”

雖然今日我們的社會對於老人已早有些行動,例如提供老人不同的福利,但是與實際需求仍有很大的距離,但願有更多的突破和發展,使每一個步入晚年的老人能安度餘生。讓他們的人生仍可燦爛繽紛,充滿生機。在此也提醒青年人要珍惜我們家中的老人,讓他們過去人生豐富的經驗,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座右銘和鞭策。老年人是智慧的銀行,是最大的知識寶庫,許多時候,對一些我們認為是難題的,竭力多方尋求解答,竟然是鐵鞋踏破無覓處,得來毫不費工夫。只要肯聽老人一席話,便可勝讀十年書,心中豁然開朗,疑問頓消。老人是不是應該受到尊重和敬愛?

固然,身為老人也要接受自己的限制,不要把我們的光榮歷史業績去“煩”兒女,一次的傾訴,可以成為教導,一再的重複,恐怕只會使後輩產生不耐煩,對我們的“演說”敬而遠之的效果的。另外,也不要自怨自艾,要積極培養樂觀的心境、擴闊自己生活的圈子。筆者身為老人,我常自嘲說,我是“三自老人”:自知之明(在這日新月異,充滿競爭的世代中,儘量在尋隱求退,不要再在年輕才俊們面前自討沒趣)。自強不息(不說吾老矣,無能為也矣;要做到老、學到老;要記得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自得其樂(琴棋書畫,與友雅敘,或獨自引吭高歌,無論動靜,怡心娛情,不妨礙人,自我、自樂,優哉悠哉)。我想,每個老人都有此“三自”,定必是受歡迎老人。

姑際此老人日,筆者在此提醒大家別忘:愛老敬老護老養老是吾輩良好文化。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楊直繩 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