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大馬的生活水平在過去10年的年增長率達10至15%,與此同時,工資卻每年僅增長2.6%;而國內產總值在跨越3千美元後,經過了數十年仍無法突破1萬美元的大關。這種因國家自身矛盾難以克服、發展策略失誤及受外部衝擊所導致的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不前的現象,經濟學稱為“中等收入陷阱”。
造成上述的狀況,一般歸因為以下5大要素:政府官僚體系欠缺效率、融資問題、勞工條規的限制、貪污及勞動力教育水平不足。筆者認為,過度的依賴低素質的外勞從事生產,使企業長期利用價格在國際間競爭,而沒有在適時進行轉型及升級,脫離“紅海”的競爭模式,才是造成大馬當今面臨困境的關鍵因素。
以國產車發展例,韓國現代汽車與普騰幾乎是同一個時期生產汽車的,今天現代汽車已經成功地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普騰卻在獲得政府保護下依然虧損,甚至丟掉國內汽車龍頭一哥的地位,這就是個典型無法順利進行轉型升級,跨入“藍海”競爭活生生的案例。其實,當國家經濟邁入中等收入(GDP3千美元)階段後,低成本的優勢就會逐步的消失,這時政府就應該在自主創新和人力資本方面持續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遺憾的是,當時政府選擇的是引進廉價的外國勞工,希望借此保持我們的競爭優勢。無可否認,外勞的大量輸入的確對大馬的建築、農業及製造業中做出貢獻,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這樣的政策也衍生了治安、低收入者失業率上升等問題。在這種“缺點大於優點”及“缺乏前瞻性”的情況下,依然透過大量使用廉價外勞來提昇競爭力將會是一條不歸路。
先前,台灣有間監視器科技公司欲到國外設立研發中心,原本物色的理想地點為大馬及中國大陸,最終該公司拍板定案選擇在蘇州設立。其中某位相關人士告訴筆者,最重要的關鍵原因在於人才問題,在大馬要找這方面人才相較於中國來得困難許多。這只是諸多案例中的冰山一角,政府也相當清楚這個情形,所以才推行了人才回流的計劃。這計劃成效目前難以評定,但現實告訴我,與其被動的期待人才回流,不如學習台灣的模式,在幾所重點大學大量的投入資金,積極的自行栽培頂尖人才。大馬目前人均GDP之所以一直停滯不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掉入一個惡性循環中(沒人才、外資不來投資、國民所得難以提昇),只要“人才”的問題無法克服,後兩項自然也不會實現。
大馬有2千800萬人口,而外勞卻超過400萬,這樣的人口比例在國際上相當罕見。鄰國新加坡也輸入外勞,但他們輸入的是高品質的外勞,於是,獅城的人均GDP超過大馬的5倍。因此,“積極培育人才”是大馬目前迫切需要處理的事。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劉偉倫 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