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20-09-11 前首相的提醒

如今,各方都談論了廢除內安法。反應也在預料之中;一是支持,二是有保留的支持,三是懷疑、嘲諷和否定。

公平得很,今後大馬要走的民主道路,就是要容納不同的意見。

包括馬哈迪的意見。

馬哈迪的回應受到期待;畢竟,在他任內,內安法被動用最廣泛(當然,更多人會認為是被濫用);1987年的茅草行動,以內安法扣留了119人,以及關閉3家報章。

這項扣留行動,強化了馬哈迪對政權的掌控,讓他執政期從20世紀延伸到21世紀;不過,也造成被扣留者的精神和身體的痛苦;每一位被扣留者,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甘文丁記憶。

廣義的,內安法也造成人民對政治的恐懼和逃避。過去,有志青年要參政,甚至是要加入新聞界,長輩和家人第一句話就是:“你不怕被ISA抓去嗎?”

直到幾年前的政治海嘯,才逐漸消除了社會集體恐懼感,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激情。

社會對內安法等惡法進行了檢討和反思,才發覺它可以輕易被執政者所濫用,以對付政治異議人士,戕害民主和人權。

馬哈迪動用內安法,但是,也為惡法的墳穴,挖了第一坏土。

敦馬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失去內安法的心理衝擊。

倒是敦阿都拉巴達威,道出看法。

這位好好先生的前首相,在歡迎和支持廢除內安法的同時,也勸告納吉小心來自內部的抗拒。

他以本身的經驗說,他任內要推行改革,卻遭到保守分子的阻礙。

人們大概記得,郭素沁和陳雲清遭內安法扣留,是阿都拉任內發生的事。

事後瞭解,這幾乎是一場鬧劇;阿都拉本身當時無法控制情況,糊里糊塗的就栽進複雜的政治深淵。

那一次,摧毀了很多人對阿都拉改革的最後信心,也促成他提前下台。

或許,納吉可以馬哈迪和阿都拉的經歷,吸取許多寶貴經驗和教訓。

從馬哈迪身上,納吉可以發現,惡法可以一時奏效,達到短期的目的;但是,長期而言,卻製造人民的不滿和厭惡。

馬哈迪的歷史評價,也將和內安法掛鉤。即使他在自傳中試圖將責任推給警方,不過,無濟於事。

從阿都拉身上,納吉可以學習,任何改革的口號和承諾,都必須落實;否則,民意會以雙倍的後坐力,來反擊變掛和口惠而不實。

此外,阿都拉也應該提醒納吉,內部保守派和強硬派固然會阻礙,甚至是抽後腿;然而,這不能夠作為不改革的藉口,領導人必須要有堅強的政治改革意願,走在前頭,才稱得上是領導人。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0920